帮您快速找医生

甲状腺癌 按疾病找医生

甲状腺癌绝大部分是来自滤泡上皮,少数来自滤泡旁细胞,极少数来自甲状腺的间质。

英文名: jiazhuangxianai
发病部位: 颈部
就诊科室: 内分泌科
症状: 甲状腺内肿块,颈部肿块,吞咽困难,声音嘶哑,耳疼痛,颈疼痛,肩疼痛,气管移位,呼吸困难,CT示甲状腺内边界模糊的低密度区,颈部超声示甲状腺结节
多发人群:
治疗手段: 综合治疗
并发疾病:
是否遗传:
是否传染:
病理知识

疾病详情

病因和发病机制

甲状腺癌(thyroid carcinoma)(图1)是甲状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,发病率因国家和地区而不同,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.2%(男)~1%(女);发病率为3.6~6.0/10万。在我国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%,近年有增长趋势,女性多见,发病年龄不同于一般癌肿多发于老年人的特点,从儿童到老年人都可发生,青壮年占大多数。病因可能与放射线照射有关。

图1


病理

根据其病理形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,分化型甲状腺癌(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)和未分化癌(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)。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腺癌、滤泡状腺癌和髓样癌。

1.乳头状腺癌(papillary carcinoma)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,约占成人甲状腺癌的60%和儿童的全部,多见于30~45岁女性,肿瘤生长缓慢,属低度恶性,约80%肿瘤为多中心性,约1/3累及双侧甲状腺。较早便可出现颈淋巴结转移,血行转移较少,预后较好。

2.滤泡状腺癌(follicular carcinoma)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,约占20%,常见于50岁左右中年人,肿瘤生长较快,属中度恶性,且有侵犯血管倾向,1/3可经血行转移到肺、肝和骨及中枢神经系统,淋巴结转移仅占10%,预后较乳头状癌差。

3.髓样癌(medullary carcinoma)来源于滤泡旁降钙素(calcitonin)分泌细胞(C细胞),还可分泌5-HT、ACTH及前列腺素等,可产生类癌综合征。占5%~10%,癌细胞排列呈巢状或囊状,无乳头及滤泡结构,呈未分化状,其特点是胞浆内有嗜酸性颗粒及间质有淀粉样物质。恶性程度中等,较早出现区域性淋巴结转移,且可血行转移,预后不如乳头状癌,但较未分化癌好。

4.未分化癌(anaplastic carcinoma)是恶性程度最高的甲状腺肿瘤,占10%~15%,多见于70岁左右老年人,病情发展迅速,约1/2病例早期即有颈淋巴结转移,除侵犯喉返神经、气管、食管外,并常经血行转移至肺、骨等处。预后很差,平均存活3~6个月,一年存活率仅5%~15%。


临床表现

    甲状腺发现肿块,质地硬而固定,表面不平,是各型癌的共同表现。腺体在吞咽时移动性小。未分化癌可在短期内出现上述症状,除肿块增长明显外,可伴有侵犯周围组织的特性。病变发展可产生各种压迫及浸润症状,如声音嘶哑,呼吸、吞咽困难及Horner征等,侵犯颈丛神经可出现耳、枕、肩疼痛,还可出现局部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表现。颈部淋巴结转移在未分化癌发生较早。有些甲状腺肿块不明显,因发现骨、肺等转移灶就诊。因此,当颈部发现硬而固定的淋巴结和骨骼有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时,应想到甲状腺癌的可能。

    髓样癌中5%~10%有明显家族史,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,应检查其他内分泌腺,排除Ⅱ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(MEN-Ⅱ)的可能。对合并家族史和出现腹泻、心悸、脸面潮红和血钙降低者要注意检查血降钙素和甲状腺。


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

1.实验室检查 甲状腺功能正常,TG、TM均正常。Tg可升高。

2.B型超声检查 多数显示实性低回声结节,此检查能协助判断甲状腺大小,结节部位及大小,形状是否规则,边界是否清楚,有无细小钙化和血流,是否伴有颈淋巴结肿大,有经验的医生诊断价值很大。

3.同位素扫描 应用131I或99锝扫描,一般呈冷结节。因为仅10%冷结节为恶性,诊断价值不大。

4.影像学检查 颈部X线检查可见沙粒样钙化及观察肿瘤对气管压迫状况,CT及MRI能更清楚定位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。

5.针吸细胞学检查或空芯针穿刺活检 是甲状腺癌术前最准确的诊断方法,对肿瘤直径1~4cm的诊断正确率达90%以上,但对滤泡状癌仅40%正确,因为滤泡肿瘤很难区分良、恶性。


诊断和鉴别诊断

1.确诊依据

(1)发现甲状腺单发结节,质硬不光滑,生长较快,或与周围器官粘连、固定,或有压迫症状者,伴颈淋巴结肿大、喉返神经麻痹或有颈部放射史者;或存在多年的甲状腺肿块,在短期内迅速增大者,均应怀疑为甲状腺癌。

(2)在甲状腺多发性结节中发现一个坚硬结节;甲状腺本身出现不对称肿大或硬结,且增大迅速或固定,应考虑甲状腺癌的可能。但有些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肿块可以很柔软、光滑,活动度也很大。钙化严重的腺瘤、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硬化性甲状腺炎质地较硬,易误诊为甲状腺癌。甲状腺癌的囊变率也随其结节增大而增高。

(3)甲状腺功能和TG、TM均正常,但Tg可升高。血清降钙素升高可诊断甲状腺髓样癌。

(4)甲状腺扫描只能反映结节的形态及摄取同位素功能,不能确定其性质。核素分布的缺损与肿瘤的大小有关,有时功能减损的肿瘤图像可被正常甲状腺组织所掩盖。另外,少数甲状腺癌显示为热结节。

(5)B型超声:有经验的医生诊断价值大,甲状腺癌多表现为单发实性结节,形状欠规则,边界不清楚,有细小钙化和血流。可伴有多发性颈部淋巴结肿大。

(6)影像学检查:颈部X线检查可见沙粒样钙化及观察肿瘤对气管压迫状况,CT及MRI能更清楚定位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。

(7)针吸细胞学检查:是推荐的术前诊断方法,可发现癌细胞。但部分病例仍需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确诊。

2.鉴别诊断

(1)甲状腺腺瘤:甲状腺单发结节,生长缓慢,囊内出血时肿瘤可迅速增大,随后逐渐缩小,症状减轻。肿块相对光滑,随吞咽活动度好,很少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。

(2)结节性甲状腺肿:临床鉴别主要看结节是单发还是多发,结节性甲状腺肿双侧甲状腺均有结节,较光滑,病史较长,极少有喉返神经受压症状,很少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。

(3)慢性甲状腺炎:甲状腺癌应注意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鉴别,后者表现为甲状腺弥散性肿大,腺体坚硬,表面较平,无明显结节,常可触及肿大的锥体叶,虽也可出现压迫气管、食管,引起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,但一般不压迫喉返神经或颈交感神经节,无声嘶现象,很少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。血清中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(TG)及抗微粒体抗体(TM)水平常增高。鉴别困难时行穿刺细胞学检查。

3.临床分期 1987年国际抗癌联盟提出,分化型(乳头状、滤泡状)甲状腺癌病人的年龄在分期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。美国癌肿协会将分界定为诊断时年龄45岁,两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不同。以下是AJCC第七版有关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分期(表1,表2)。

表1 乳头状及滤泡状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期

表2 甲状腺髓样癌的临床分期


治疗

手术是除未分化癌以外各型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,并辅助应用核素、甲状腺激素及放射外照射等治疗。

1.手术治疗 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包括甲状腺本身的手术,以及颈淋巴结清扫。甲状腺的切除范围目前仍有分歧,范围最小的为腺叶加峡部切除,最大至甲状腺全切除。近来不少学者认为年龄是划分高危、低危的重要因素,并根据高危、低危分组选择治疗原则。对低危组病人采用腺叶及峡部切除,若切缘无肿瘤,即可达到治疗目的。对高危组病人如高度侵袭性乳头状、滤泡状癌,明显多灶性,两侧颈部淋巴结肿大,或肿瘤侵犯周围颈部组织或有远处转移者,则采取双侧腺叶全切除术为宜。

颈部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效果固然可以肯定,但病人的生活质量可能受到影响。所以目前多不主张作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清扫。一般对低危组病人,若手术时未触及肿大淋巴结,可不作颈部淋巴结清扫。如发现肿大淋巴结,应切除后作快速病理检查,证实为淋巴结转移者,可作中央区颈部淋巴结清扫或改良颈部淋巴结清扫。前者指清除颈总动脉内侧、甲状腺周围、气管食管沟之间及上纵隔的淋巴结组织。后者指保留胸锁乳突肌、颈内静脉及副神经的颈淋巴结清扫。对高危组病人应作改良颈淋巴结清扫,若病期较晚,颈淋巴结受侵范围广,则应作传统颈淋巴结清扫。

甲状腺髓样癌则采用双甲状腺全切除或同时清除颈部淋巴结,疗效仍较好。

甲状腺未分化癌恶性程度高,发展迅速,发病2~3个月后即出现压迫症状或远处转移,故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。但近年也有主张若早期能切除也可切除后在行其他治疗。

2.内分泌治疗 乳头状腺癌和滤泡状腺癌均有TSH受体,TSH通过其受体能促进甲状腺癌的生长。外源性甲状腺素可以抑制TSH的分泌,从而消除刺激肿瘤生长的因素,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术后用左旋甲状腺素,每天50~400μg,并定期测定血浆T3、T4和TSH,以此调整用药剂量。一般剂量掌握在保持TSH低水平,但不引起甲亢。对髓样癌和未分化癌无效。

3.放射性核素治疗 对乳头状腺癌、滤泡状腺癌,一般在甲状腺全切术后应用131碘治疗残余癌灶或转移病灶。

4.放射外照射治疗 主要用于未分化型甲状腺癌。

5.化学治疗 对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无效,可作为不能手术者的姑息治疗及远处转移治疗的一种补充,或试用于未分化癌。目前最有效的单药为紫杉类,但效果尚待评定。


处置建议

病情评估/分型

    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有乳头状癌、滤泡状腺癌、未分化癌、髓样癌。乳头状癌和滤泡状腺癌统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。手术前评估内容包括肿瘤大小、有无侵犯周围组织、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、单灶或多灶、童年期有无放射线接触史、有无甲状腺癌或甲状腺癌综合征家族史、性别、病理亚型等危险因素


转诊/住院

建议转诊到有处置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

治疗原则

        超过90%的甲状腺癌为分化型甲状腺癌(DTC)。低分化型甲状腺癌也属于DTC范畴。DTC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:手术治疗、术后131I治疗和TSH抑制治疗。手术治疗最重要,与预后密切相关。所有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均应根据术前、术后的TNM分期和复发危险分层,选择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和术后随访方案

手术治疗

手术治疗为首选,正确的手术方式选择直接影响后续治疗。甲状腺本身切除手术方式仅有全/近全甲状腺切除术和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两种。颈部淋巴结清扫术

非手术治疗

核素治疗:核素131I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规范治疗地重要手段之一。包括:131I清甲治疗,采用131I清除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;131I清灶治疗,采用131I清除手术不能切除的转移病灶。
内分泌治疗:分化型甲状腺癌接受手术后所有的病人均应及时、长期、足量地接受TSH抑制治疗,首选L-T4口服制剂。干甲状腺素片仅在部分对L-T4制剂过敏病人或单用L-T4抑制剂效果不佳时补充使用。TSH水平是甲状腺癌复发及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,两者间呈正相关的关系。手术后或清甲治疗后应用甲状腺激素将TSH抑制在正常低限或低限以下。主要依据患者的危险度分层来决定TSH抑制的水平,中、高危DTC患者TSH抑制至<0.1mU/L ,低危DTC患者TSH抑制在0.1~0.5mU/L。
其他治疗:1.化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对化疗药物普遍不敏感,化疗仅作为姑息治疗或其他手段无效后的尝试治疗。多柔比星是唯一经FDA批准用于转移性甲状腺癌的化疗药物,其有效率十分有限。2.放疗 不建议作为常规治疗或术后辅助治疗手段,局部外照射放疗仅适用于局部姑息治疗、肉眼残留的肿瘤无法手术或131I治疗、疼痛性骨转移、转移灶位于关键部位无法手术或131I治疗(如脊椎转移、中枢神经系统转移、纵隔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、骨盆转移等)3.靶向药物治疗:适用于常规治疗无效且处于进展状态的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

未分化癌和髓样癌的治疗

放射外照射治疗主要用于未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。手术是治疗髓样癌最有效手段,多主张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

用药建议

内分泌治疗药物

TSH抑制治疗首选治疗药物为L-T4口服制剂,清晨空腹顿服。初始剂量根据年龄和伴发疾病情况个体化选择。在剂量调整期,建议每4周左右复查血清TSH水平,至调整到目标剂量。L-T4制剂过敏者选用干甲状腺片剂

β受体阻滞剂

TSH抑制治疗前评估基础心脏情况并定期监测。可选择性应用β受体阻滞剂预防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

化疗药物

分化型甲状腺癌(DTC)对化疗药物普遍不敏感,多柔比星是唯一被批准药物用于转移性甲状腺癌的化疗,但其有效率十分有限

靶向治疗药物

酪氨酸激酶抑制剂(TKI)索拉非尼已批准用于治疗局部进展型晚期或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。其他TKIs包括舒尼替尼、阿昔替尼、莫替沙尼和吉非替尼等

检查建议

超声检查

高分辨率的超声检查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首选诊断方法,可协助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、恶性,同时应检查气管旁和颈侧区的淋巴结有无异常

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

细针穿刺抽吸活检(FNAB)是术前诊断甲状腺癌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的方法,尤其是超声引导下FNAB可提高取材成功率和诊断准确性,减少甲状腺结节的不必要手术

甲状腺功能检测

建议所有的甲状腺癌病人均接受甲状腺功能检测,尤其是血清TSH水平的测定

甲状腺核素显像

甲状腺肿块直径>1cm且伴有TSH水平降低时,可选甲状腺核素显像,排除有自主摄取功能的甲状腺良性肿瘤

其他影像学检查

如CT、MRI和18F-FDG PET等检查,可帮助评估甲状腺原发肿瘤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,发现颈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,指导制定治疗方案,不作为单纯鉴别甲状腺结节良、恶性的常规检查

血清降钙素水平测定

协助诊断甲状腺髓样癌

131I清甲治疗前评估

包括测定甲状腺激素、TSH、Tg、甲状腺球蛋白抗体(TgAb)、血常规、肝肾功能、颈部超声、心电图、胸部CT或胸部X线检查等

患者指导

131I清甲治疗前饮食用药等注意事项

131I清甲治疗前应低碘饮食(<50ug/d),避免应用含碘造影剂的药物(如氨碘酮等)。清甲治疗前停用左旋甲状腺素(L-T4)至少2周或使用rhTSH,使血清TSH升高至>30mU/L。清碘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辐射安全防护指导

随访
  • 对甲状腺手术治疗、甲状腺核素治疗和TSH抑制治疗患者宜规律随访,每2~3个月详细检查一次,包括甲状腺球蛋白(Tg)测定及全身131I扫描,因接受抑制治疗的患者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值升高表示存在转移灶
    大多数分化型甲状腺癌(DTC)患者预后良好,约30%出现复发或转移,2/3发生于手术后的10年内,对DTC患者应当长期随访。对血清Tg的长期随访宜从131I清甲治疗后6个月起始。对已清除全部甲状腺的DTC患者,提示其无病生存的Tg切点值:基础Tg(TSH抑制状态下)1ug/L;TSH刺激后Tg 2ug/L。未完全切除甲状腺的DTC患者,若Tg有持续升高趋势者,应考虑甲状腺组织或肿瘤生长,需结合颈部超声等检查进一步评估
    颈部超声评估甲状腺床和颈部中央区、侧颈部的淋巴结状态。超声对早期发现DTC患者的颈部转移具有高度敏感性,是随访的重要内容。建议DTC随访期间,颈部超声检查的频率为:手术或131I治疗后第1年内每3~6个月一次;此后,无病生存者每6~12个月一次;如发现可疑病灶,酌情缩短检查间隔


    预后

    乳头状癌虽预后较好,但约1/3累及双侧甲状腺且较早出现颈淋巴结转移。滤泡状腺癌预后不如乳头状癌。髓样癌恶性程度中等,预后不如乳头状癌,但较未分化癌好。未分化癌预后很差,发展迅速,高度恶性,平均存活3~6个月,一年存活率仅5%~15%

    随访期间复发或转移后的处理

    局部复发或转移可发生于甲状腺残留组织、颈部软组织和淋巴结,远处转移可发生于肺、骨、脑和骨髓等。针对DTC复发或转移病灶,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依次为:手术切除、131I治疗、外放射治疗、TSH抑制治疗情况下观察(肿瘤无进展或进展较慢,并且无症状、无重要区域如中枢神经系统等受累者)、化学治疗和新型靶向药物治疗(疾病迅速进展的难治性DTC患者)

    诊断依据

    症状及体征

    颈部肿物,可伴有声音嘶哑或呼吸、吞咽困难,体格检查有甲状腺结节,有或无颈部肿大淋巴结

    影像学检查

    主要依靠超声彩色多普勒、放射性核素扫描诊断,CT、MR及SPECT等可提供参考

    血清降钙素测定

    血清降钙素测定对早期诊断甲状腺髓样癌有十分重要的价值

    病理

    针吸细胞学诊断或术中冰冻活检